世卫组织公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表明,中国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癌症死亡人数突破300万。
癌症防治,早早行动。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遏制癌症危害。
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作为专业肿瘤防治机构,近7年来,与海南省肿瘤医院紧密相融,拿出最优势的各类医疗资源,多举措普及癌症防治知识。
科普患教会,是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肿瘤科专家、医护围绕胃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肿瘤、宫颈癌、肝癌、口腔癌等高发癌症宣教,内容贯穿癌症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全程。
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于年轻化。胃肠外科一病区主任涂瑞沙携手科室医护,就胃癌防治常见问题开展直播讲座,内容涵盖胃癌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手段、营养管理、术后护理等,她强调胃癌的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应主动将胃癌筛查作为定期体检项目,对于具有胃癌高危风险的疾病要积极治疗和监测,比如感染HP、胃溃疡和胃息肉,应积极接受有效治疗,定期进行胃癌筛查。
我国是肝癌大国。肝胆胰外科一病区副主任王正文介绍了肝癌发病原因、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他从“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讲述肝脏病变过程,强调树立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意识的重要性。他建议,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要做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呼吸内科诸葛金科医师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诱发肺癌的几种危险因素,其中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原因。诸葛金科以图示教,帮助患者对症自查,知晓下一步筛查及治疗措施。他表示,只有少数肺部病变会演变成肺癌,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很好,不必谈癌色变。
结直肠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症状,肠镜是发现肠道病变最直接的手段。结直肠外科王可道医师和彭思睿护士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做无痛肠镜的感受,帮助大家消除对肠镜检查的恐惧,并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口腔科、乳腺外科、妇科医护分别分享了《口腔癌科学预防与规范治疗》《如何预防乳腺癌》《如何预防宫颈癌》,分别分享了导致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及维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如何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塑造良好的心态,帮助女性朋友远离乳腺癌;同时介绍了“三阶梯”的宫颈癌筛查理念,帮助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有针对性地选择筛查项目。
患教会内容详实、通俗易懂,不仅解决了患者疾病困惑,提高癌症防治意识,还提升了抗癌信心。乳腺癌患者李女士是患教会的忠实听众,几乎场场必到,她表示,患癌后,心情低落,患教会把大家融到一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互相分享抗癌心路,互相鼓舞,重塑自信。
患教活动图集
线下活动
线上直播
文图/陈琳 李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