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疗 让患者更多受益——访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知名胃肠专家周卫平教授

审稿/ 吕永红 周卫平 发布日期:2023-06-21 点击数: 1977 次

     “患者至上不是一句空谈。作为一名合格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患者利益的角度,甚至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角度去开‘处方’。”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海南知名胃肠专家周卫平教授日前接受采访,反复强调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

作为海南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胃肠外科专家,周卫平教授始终视患者为亲人、朋友,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普遍信任与认可。


01

有质量的生存  才是有效的治疗

胃肠恶性肿瘤,尤其中晚期肿瘤患者普遍生存质量较差。因此,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是考验专家诊疗技术的“硬标准”。

“患者有质量的生存,才称得上是有效的治疗。”周卫平教授认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做手术可能不是难事,也不复杂,但肿瘤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化很大,如果对所有胃肠肿瘤患者“一视同仁”,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周卫平教授和团队,在推行胃肠肿瘤国际指南与规范诊疗的同时,特别注重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为此,周卫平教授领衔搭建了胃肠肿瘤MDT(多学科会诊)团队,他们科80%左右的患者,都会经过MDT会诊后,制定多学科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周卫平教授介绍,接受精准、规范诊疗后,中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普遍获益。

02

整合医疗  让患者更多受益

“肿瘤疾病治疗过程非常复杂,往往会涉及多个学科。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仅要在本领域做精、做细、做专,更要掌握一些‘全科医生’的知识与技能。”周卫平教授表示,正因为肿瘤诊疗的复杂性,肿瘤大病“专科专治”正成为国际共识。

医生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职业。世界医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跟不上时代步伐,受伤害的一定是患者。周卫平教授说:“医生要学会自我‘归零’,对淘汰的技术,甚至过去自己的‘看家本领’,都要学会舍弃。”

近年,周卫平教授整合涉及胃肠肿瘤多学科资源,从外科手术、新辅助治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到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对肿瘤患者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让患者大为受益。

周卫平教授认为:“整合多学科资源,为肿瘤患者服务,正是‘专科专治’的具体体现。”

3年前,60多岁的邓先生被确诊晚期肠癌,生命进入“倒计时”。周卫平教授和团队通过“整合治疗”,让邓先生“起死回生”。现在,邓先生每天运动、与朋友下棋、跟家人旅游,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03

换位思考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前不久,一位86岁的农村高龄老人,被确诊为晚期胃癌。老人的子女家庭条件一般,但都非常孝顺。他们打听到周卫平教授团队,负责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肿瘤新药的诊疗服务,正好有一款国际创新靶向药,适合老人的治疗。他们苦苦哀求周卫平教授:一定要救救他们的老父亲。

当得知这个药一个月要3万多,并且没有医保报销时,老人的子女表示“回家卖房、卖牛,砸锅卖铁都要治”。

考虑到老人身体和家庭情况,周卫平教授当即解释说:“医者仁心,对每一位患者我们都希望尽心救治。但老人的情况摆在那,即便用上昂贵的进口药,也不能颠覆治疗结果。这些药物效果好,但是老人的身体未必能承受。”

他建议患者家属,采取更加人性、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

后来老人知道情况后,也坚决拒绝采用进口新药治疗。

周卫平教授耐心跟老人的子女解释:“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不仅包括患者本身的治疗效益,还包括患者家人的生存利益和社会、政府所要承受的利益。”

周卫平教授经常鼓励年轻医生“先做人,再行医”。他常说,只要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者。

专家介绍



文/图  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