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救助,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发布日期:2023-01-30 点击数: 3931 次

我叫张秋茂(化名),今年58岁,海南文昌人。2019年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躺在病房里的我被医生告知患上“淋巴瘤晚期”。天空一下子变得昏暗,仿佛有什么东西击穿了我。从那天起,我的生活就完全变了一个样。

跟绝大部分家庭一样,我被癌症耗得精疲力尽。抗癌治疗的日日月月,我经历过放化疗、急诊抢救、肿瘤转移扩散,也曾在“鬼门关”前走过一遭。我害怕过,绝望过,想逃避所有的一切,但我还是在医护的悉心照料下活了下来。

我得了淋巴瘤,晚期!

患癌,如同生命里买彩票中了奖,而且还是“头奖”!我在确诊初期曾用关键词搜索“淋巴瘤”,知道这是一种血液系统肿瘤,我国淋巴瘤每年新增发病约10万例。它也被称为“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很少熬过五年,大部分人在发病后的第一年就已经去世。

很多人可能对淋巴瘤是什么都未曾听说,甚至以为只是淋巴结变大了。其实不是这样,至少我身上没有淋巴结肿大。我是被突然袭来的剧痛“打倒”的,痛到无可奈何,去了医院才被医生宣判患上了淋巴瘤晚期。

我把眼睛闭上苦苦寻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癌症找上了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我实在想不明白。最后,我只能把原因归结于年轻时吃了太多野味,我在它们身上造了孽,所以它们回来惩罚我了。

“鬼门关”前走一遭

医生告知我,肿瘤已是晚期,没办法手术治疗。他的话说得很平淡,却把我推向了无底的深渊。我下意识地问医生“该怎么办”时,他建议赶紧放疗控制肿瘤转移扩散。

急于求生的我被护士带到了放疗科。在接受了几个疗程的放疗后,身体终于感觉舒服了一些,不疼了,能吃下东西,而且还可以睡整觉。

但我不满足于此,我想把身体里的肿瘤彻底消灭,只要一有空就看书、上网,查阅有关淋巴瘤的文献资料和医学研究成果。这些“前沿”学术信息及与身边病友的交流,让我突然“醒悟”:淋巴瘤是血液病,我应该去血液科进行化疗,这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不顾家人和管床医生的劝说,我自作主张转到了血液内科,用上了化疗药,同时也拒绝继续接受放疗。我以为等待我的会是柳暗花明,没想到却是病情的急转直下:或许是因为体质原因,我对所用的化疗药并不敏感,淋巴瘤很快转移至心包!我出现了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体重减轻的情况,而且全身水肿,用手一按就会陷入皮肤里,肿到眼睛都睁不开。医生说,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淋巴瘤病例中也属少见。他考虑给我换药,但我却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害怕一口气上不来就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鉴于我主动要求回到放疗科的强烈意志,血液内科与放疗科的专家慎重评估了我的病情,并最终同意我继续接受放疗的要求。我虽然如愿回到了放疗科,但肿瘤并没有被消灭,甚至还出现了多处转移,并发症和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今,放疗没有最开始的效果那样好,越来越无力阻止癌细胞转移。

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肿瘤治疗更像是一场人心的考验。很多家庭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依然和和睦睦,也有不少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土崩瓦解。很不幸,我属于后者。

我的亲大哥曾告诫我:“不要老去医院。”我老婆也说:“不要把钱都用完,给我们留一些。”刚开始治病的时候大哥还会陪我一起到医院,如今,大哥连电话都不给我打,也不敢接我的电话,生怕我一开口就是借钱。

钱来之不易,但抗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没有办法长期对抗癌症。为了自救,我来到了海南省肿瘤医院。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十分热情,他们为了更好地控制我的病情发展,在治疗上真的费尽了心思。与此同时,他们也帮我联系了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从那里,我与众多家庭困难的肿瘤病友一样,获得了“有爱无疾”肿瘤救助项目的一笔救助金。这不亚于雪中送炭,也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后记

采访即将结束时,张秋茂(化名)告诉我们,病情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接下来的日子,他打算回家尝试中药治疗。他说,“折腾”了这么久,他也意识到,没有最好的治疗,只有合适自己的治疗。只要有一点希望,他都会去争取,哪怕多几年的时光。

至于很多癌症病人都特别忌讳提到“死亡”,张秋茂看得很开,他说,怕死是人正常的心态,他会大大方方去讨论这个话题,因为只有敬畏“死”,才会出现“生”的奇迹。


相关链接

▶▶▶淋巴瘤 最善藏匿的病如何及早发现?


文/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