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 热射病可致死,别拿中暑不当事

审稿/张洁 梁山 陈琳 报道 发布日期:2019-05-23 点击数: 6762 次

近来我省持续处于极端高温的“烧烤”状态,中暑患者数量倍增。5月以来,海南省肿瘤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多例“热射病”(重度中暑)患者,该科主任张洁解释说:“50岁以下人群热射病致死率可达20~70%,50岁以上人群热射病致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防暑降温不容忽视。

“高温下作业的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均为热射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工作异常辛苦,不少人出现中暑症状也未曾察觉。”张洁主任表示。连日来,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已深入到多家生产型企业、建筑工地为一线户外工作者开展防暑急救专题培训,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防暑降温急救方法。

其实,热射病不仅是户外工作者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中招。为此笔者采访了专业医生,为大家科普关于热射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属于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

【热射病有哪些征象】

最初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头疼、恶心、出汗量减少、体温陡增,面色潮红或苍白,后出现嗜睡或昏迷,高热(42℃以上)、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严重者发生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终死亡。

【如何预防热射病】

第一招、躲避烈日

热射病多为被烈阳照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第二招、防晒保护

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第三招、补充水分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可多吃些西瓜、桃、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具有预防中暑的功效。

第四招、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第五招、补充营养

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高维生素A 、B1、B2和C的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第六招、备防暑药

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第七招、及时检查身体

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血管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在夏季应及时检查身体,增强防护意识。

【出现热射病怎么办】

1、改变环境

迅速将患者搬离高热环境,安置于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密切观察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2、降温 

反复冷水擦浴,直至体温降至低于38℃,饮用仁丹、藿香正气散等,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体温持续在38℃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3、及时送医

患者若已经出现意识不清、痉挛症状,就属于严重的热射病阶段,应该立即拨打120送医治疗。

微信图片_20190523092507.jpg

开展防暑降温专题培训

微信图片_20190523092511.jpg

急救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