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冬天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因冷空气刺激会使血管骤然收缩,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此外,冬季干燥,水分摄入相对不足,易致血液黏度过高导致血流不畅,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那么,北方人过冬“南迁”为何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李安民教授告诉笔者,“候鸟族”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南下过冬,虽然避开了寒冷,但是在短时间内在不同纬度的地域,经历较大的温差变化,使得心脑血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血管扩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加之大部分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极易引发脑出血、脑梗死等。
春节将至,大批久居南方的人前往北方旅游、过年,也需谨防因环境、气候突变,造成心脑血管收缩运动失衡、血黏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工作中的李安民教授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对此,李安民教授温馨提醒,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到注意保暖、合理膳食、运动适度、戒烟限酒等。“候鸟族”南下过冬前最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尤其针对心脑血管进行专项检查,例如脑动脉、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等,弥补普通体检的盲区,做到防患于未然。有高血压病史的,要做好日常监测,适时调整降压药,避免过度兴奋和劳累。中老年人如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肢麻肉颤等中风先兆,应及早就医,切不可轻视怠慢,贻误最佳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