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周的学习,邓达医生收获颇丰,并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邓达(左一)与吴彦桥教授(中)合影
鼻科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
邓达:当前,鼻科学可谓是整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活跃的学科,从药物治疗到手术治疗,都在不断地细化,特别是鼻内镜外科学领域,早已从单纯的鼻窦开放手术扩展到鼻-颅底外科领域,包括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的修复以及鼻颅联合进路手术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鼻科医生的视野、丰富了临床的治疗手段,既使患者获益,又为鼻科医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局部和全身药物的规范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体会,从而将我院的鼻科充分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为什么鼻腔手术前,
要进行“导航般阅片”
邓达:所谓“导航般阅片”,就是指借助Image Viewer等软件读取DICOM格式的鼻窦CT影像图片,并实现三维重建,结合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同步阅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三位图景,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引。 鼻腔鼻窦空间狭小、三维构象复杂,若想手术做到游刃有余、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就必须在术前仔细阅读影像资料,力争不放过任何一个解剖细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影像学软件,最后更需要鼻科医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认真阅片、反复推敲,直至将图像映在脑子里。当然,这也需要长期、大量的训练!这也成为指导我今后临床工作的一条重要准则,力争术前充分了解患者、了解病情、了解影像,力争做好每一台手术、治愈更多的患者。 解剖操作对鼻科医生的 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解剖实操 邓达:本次学习班的解剖操作安排,从鼻内镜手术姿势、持镜手法,到鼻腔检查、清理、全组鼻窦的开放,再到泪前隐窝入路、泪道系统的解剖、额窦环钻术、尖牙窝穿刺术,直至颅底解剖、颅底缺损的修复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每一步操作都严格要求,力求让每一位学员都能掌握规范、安全的手术操作技巧。这对于鼻科医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过去20余年中,鼻内镜技术在我国可谓“遍地开花”,甚至许多基层医院也都开展了相关业务。但这也带来了大量的手术并发症。这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术者对鼻腔、鼻窦、眼眶和颅底的复杂解剖结构了解不充分,术中盲目操作、粗暴操作,从而造成了重要结构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残疾、死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左可军教授,专门分享了他收集的各种鼻科手术并发症病例,并且在讲课时说了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没有临床的解剖是‘短命’的,而没有解剖的临床是‘致命’的!”可见,鼻内镜鼻窦外科解剖的培训对于鼻科医生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推而广之,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无论从事哪一个专科,无论怎样强调解剖学的重要性都是不过分的!或者说——解剖,就是外科医生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