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人心——记海南省肿瘤医院骨软外科主任陈煜

策划/梁山 图文/王君 发布日期:2019-01-07 点击数: 7297 次

我是医生,也是父亲、儿子。做医生,要有一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常人之心。这是海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主任陈煜的从医理念。

微信图片_20190107103747.jpg

陈煜主任带领科室医生查房

每天早上,陈煜都会带着科室医生例行查房,叮嘱声、欢笑声、嗔怪声,还有无声的落泪,随着他穿过一个又一个病房。

来自海南屯昌的蔡老师,是陈主任作为高端医技人才引进到海南后的第一个患者。

两年前,蔡老师左小腿后侧被确诊患有滑膜肉瘤,已经辗转海南、北京两地就医,完成两次肿瘤切除手术。不幸的是,肿瘤原地复发,且癌细胞扩散到肺部。

给蔡老师做手术前,陈煜将面临的困难比喻成三座“大山”:一是患者因多次手术导致原始解剖结构已被破坏,疤痕粘连严重,增加了精准手术的难度;二是由于放疗,患者伤口纤维化,呈皮革状,手术复杂难度显而易见;三是源于陈主任的“自私”。因为这是他履新后接手的第一例患者。

如此复杂的手术作为“开场”,对陈煜来说,可能要砸“牌子”,无疑是个“下马威”。

但蔡老师说:我就是奔着您来的,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陈煜的眼眶湿润了。他双手紧紧握着蔡老师的手说:您放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尽一百倍的努力!

详细诊断后,病情比陈煜想象的还要复杂。

与骨软类肿瘤打了20几年交道,亲手做过2000余例成功手术,经验丰富的陈煜,丝毫不敢懈怠。他对蔡老师的病检影像,反复研究不下数十遍,又在头脑中模拟了几十遍手术路径。

陈煜不负所托,成功完成了这例异常复杂的肿瘤切除手术。

花季少女小颖,是一位乐观坚强的患者。每次查房时,在小颖的病房里,画风却有些不同:经常是小颖乐呵呵在安慰双眼含泪的陈煜主任。

大学毕业不久,小颖腰部长了一个“小包块”,一检查,居然是滑膜肉瘤。在外院经历2次手术,均复发。小颖转入海南省肿瘤医院时,肿瘤已增至鸡蛋大小。

小颖家庭条件一般,但她主动拒绝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救助,乐观地与病魔抗争。

小颖与陈煜女儿年纪相仿。为帮助小颖战胜病魔,陈主任临时认了干女儿。为了小颖的治疗,他深夜陪着小颖的父亲,在住院部楼外,流着泪研究手术对策。他又背着小颖,帮她申请院内合作慈善基金救助。

如今,小颖的手术非常成功。

小颖说:出院后,她要去找份工作,好好干活,回报社会,回报“干爹”。

微信图片_20190107103805.jpg

陈煜为患者检查身体

微信图片_20190107103809.jpg

陈煜为患者家属讲解诊疗技术

微信图片_201901071038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