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护健康 从正确洗手开始——我院开展“世界手卫生日”主题活动

审稿/仰曙芬 朱海艳 发布日期:2022-05-07 点击数: 3844 次

​5月5日,海南省肿瘤医院与海南成美医院联合开展了“世界手卫生日”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和公众的手卫生意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507085357.jpg

现场演示洗手操

“世界手卫生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的,旨在强调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今年的主题是“为健康安全而团结,请清洁您的双手”。

活动当天,医务人员精心准备了洗手操,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正确的洗手方式,现场还举办了手卫生承诺墙签名以及现场答题、抽奖等活动。

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仰曙芬介绍,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做好个人手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尤为重要。

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提高认识手卫生理念及其重要性,养成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依从率、知晓率,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的责任意识和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新闻多一点】感控专家支招:如何正确洗手

为什么提倡手卫生?

海南省肿瘤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海艳介绍,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一切的活动都需要“手”当其冲。因此,双手很容易沾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

2020年联合国儿基会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350万的儿童因为腹泻和肺炎无法迎来他们的5岁生日,而正确洗手能挽救上百万名儿童的生命。

因此,手卫生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之一。手卫生也是新冠肺炎防控中的关键环节。

什么时候要洗手?

洗手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许多人在洗手时只是用清水简单快速地进行搓洗,这远远是不够的。

朱海艳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亲脂类病毒如乙肝、丙肝、HIV、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大部分病毒都是包膜病毒,其最外层都有由脂类分子和糖蛋白构成的包膜结构,如果只用水洗手,那么当水包裹住病毒的包膜时,包膜中的脂类所具有的疏水性会让包膜中的脂类分子排列得更紧密,包膜变得更密实,所以包膜中的糖蛋白不但可以保持形状,还会在手部皮肤上嵌得更牢固。细菌的细胞膜也由脂类分子构成,因此同样无法只靠流动水冲洗去除,需要在去脂的皂液或洗手液作用下达到更好的清洁作用。

那么,不同职业或不同人群,什么情况要洗手?朱海艳介绍,普通人群要做到在以下情况时洗手:饭前便后,去超市、商场等人群密集且相对封闭公共环境后,去医院就诊或探视病人后,喂养婴儿前、处理婴儿尿垫后,揉眼睛前,打喷嚏擤鼻涕后,接触血液、尿液、粪便后,接触公共用品后如共享单车、电梯按键以及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后;接触钱币后、清扫卫生后,接触宠物后、处理宠物排泄物后,户外劳动、活动、玩耍后等。

医务工作者,则要做好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二前三后),即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都要完成规范的洗手或手卫生。

何为“七步洗手法"?

朱海艳介绍,如何正确洗手?需记好“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第一步(内):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五指并拢,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活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220507085407.jpg

仰曙芬副院长讲话

文/图 庄晓珊 李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