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淋巴瘤

发布日期:2018-10-11 点击数: 10435 次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常见而且危害更大。淋巴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可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症状

霍奇金淋巴瘤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肿大淋巴结一般融合成块、活动度可,只有少数患者仅有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出现静脉压迫、输尿管压迫甚至脊髓压迫症等,一部分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伴有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可出现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

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见表现,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晚期患者常常有淋巴瘤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进展迅速,易有结外侵犯倾向,可累及胃肠道、骨、肝、脾、骨髓甚至中枢神经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淋巴瘤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在临床上,由于新药的增多特别综合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都有了相当的进展,恶性淋巴瘤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可治愈之症。

如何治疗淋巴瘤

如何认识淋巴瘤的特性?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较高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差异性很大,治疗方案主要是联合化疗及放疗,近些年来淋巴瘤的诊治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B细胞淋巴瘤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出现,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改善。随着联合化疗、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的发展,淋巴瘤的疗效显著提高,但是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者诱导化疗原发耐药,最终成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例如约1/3的晚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次治疗无效或短期有效继而复发进展。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已成为改善淋巴瘤治疗现状的首要任务。

免疫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及以免疫效应细胞为核心的细胞治疗等最近成了晚期或者复发难治淋巴瘤治疗的热点,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前段时间热门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就是最新的细胞免疫治疗,是将有抗肿瘤功能的淋巴细胞大量分离出来,经过体外的改造和大量扩增,成为“专职的抗肿瘤细胞”,通过静脉输液或皮下注射进入人体内,这些细胞可以找到肿瘤细胞,将它们包围起来,释放细胞因子,消灭癌细胞。但在T细胞的大量释放中,很容易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此项治疗手段在国内大型的肿瘤诊治中心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临床医师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抗肿瘤利器,患者生存也因这些利器而越来越有希望。

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放疗、化疗、移植、免疫治疗等,患者如能在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的治疗,总体而言将获得较好的疗效。恶性淋巴瘤虽然对放化疗较为敏感,治疗效果不错,但在病因学、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生物治疗等领域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未能完全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认识的飞速发展为恶性淋巴瘤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其治疗仍存在挑战,致力于发展新的治疗药物将有望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这些都给我们未来带来了许多挑战。

有理由相信,随着对恶性淋巴瘤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对现有抗肿瘤药物更为合理的应用,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以及科学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推广,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