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癌高手”让“隐形肿瘤”现真身

策划/梁 山 文/陈 琳 发布日期:2019-01-30 点击数: 6585 次

在医院,人们常听到一句话:“肿瘤不可怕,可怕的是转移”。实际上,诡计多端的肿瘤君不仅擅长转移,更擅长隐匿原发病灶,让医生无法对症施治。面对“隐形肿瘤”,只能束手无策了吗?

这是一位患者真实的求诊经历。

符女士今年45岁,去年11月初因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做超声检查,发现下腹部有包块,考虑为间质肿瘤。

11月中旬,符女士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就诊,希望获得理想的治疗方案。但经CT、核磁、胃镜、肠镜、穿刺等一系列检查后,得出的结果,却让符女士犯了难:腹腔内的肿瘤可能为转移瘤,目前还找不到原发病灶,无法进一步治疗。

为明确病因,该院医生立即为符女士申请了MDT(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大家一致建议,让符女士做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检查:PET/CT。

该院核医学科主任于丽娟教授凭借多年的阅片经验,敏锐地发现其卵巢有一个仅1厘米的小结节,位置极其隐匿,呈异常放射浓聚,考虑腹腔肿物由卵巢癌转移而来。卵巢癌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腹腔出现广泛转移也可以进行手术,实施肿瘤减灭术。

PET/CT及时、准确的诊断为符女士赢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卵巢癌为原发肿瘤。

据了解,PET/CT是一项结合PET功能影像和CT解剖定位显像的检查设备,可将两者优势充分融合,产生1+1>2的效果,不仅能在人体准确追踪定位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甚至能发现一些不易被查出的微小病灶,被誉为肿瘤界的“查癌神器”。

无独有偶,“候鸟老人”王奶奶罹患卵巢癌多年,期间做过多次手术及化疗,病情一度稳定。去年12月份王奶奶在新疆医院复查发现CA125(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但腹部CT等检查只发现腹水,未发现其他异常。

今年1月,王奶奶来海南过冬,又复查了一次CA125,结果数值比一个月前更高,她的女儿在网上发现海口竟然有于丽娟教授这样著名的专家,就慕名找到于教授一看究竟。于教授看完影像资料和化验报告后,初步判断腹水为转移病灶所致,建议其做PET/CT检查明确诊断。

通过反复读PET/CT影像图片,于丽娟在其肝被膜上找到了蛛丝马迹,发现此处有结节呈异常放射浓聚,考虑为肿瘤转移灶,最终病理结果证实了于丽娟主任的判断。

于丽娟教授介绍:类似符女士和王奶奶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属于疑难病例,原发灶隐秘,常用的各种检查手段一般都无法确诊,而PET/CT通过注射肿瘤示踪剂,从代谢水平发现微小隐匿病灶,进行精准诊断并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除了肿瘤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自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若身体出现不明原因消瘦、疼痛等症状、或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若经济条件允许,可直接选择PET/CT检查。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检查设备,10分钟即可完成全身扫描,一次检查就可以提供全身信息,病变位置和性质可在影像中一目了然,避免患者经历多项检查的周折,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微信图片_20190130104228.jpg

于丽娟教授正在阅片

微信图片_201901301042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