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岁的郭阿姨是位“候鸟”老人,和老伴在海南买了房子,每年都从北方到海南过冬。不久前,郭阿姨身体不适,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经人推荐,本月中旬,她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检查,并很快确诊为消化道病变。住院期间,郭阿姨子女不在身边,只有年迈的老伴相随照顾,护士长高珍像亲生女儿一样,对郭阿姨老两口关怀备至。
郭阿姨马上要进行手术治疗,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关照”,今天一上班,郭阿姨的老伴,就悄悄把高珍“堵”在病房,硬塞给她一个红包。类似情况,高珍和其他医生、护士,几乎每月都会遇到。生硬推辞,往往会伤患者自尊,甚至让患者产生“不信任”——觉得不收他红包,治疗就不会认真。因此,大家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红包先收下,然后悄悄代患者交成住院押金。
高珍收入不高,孩子上学,生活压力挺大,5000元对她不是小数目。但医护的职业道德告诉她,这钱不能收。
这已是高珍最近第4次代患者交“押金”,多到上千,小到200元,高珍都认真将缴费凭证收集好,待患者出院时,再一一告知,充分尊重患者的感受。
高珍将“红包”悉数交到患者住院账户中
巨额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