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邓慧颖,今年28岁,海口人,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就在杭州一家宠物店工作,每天与猫猫狗狗打交道,虽然稍显艰难,但生活仍然单纯而美好,未来一片明媚。
2018年春节前,偶然发现后腰有什么东西硬硬的,不疼不痒,我并未在意,可两个月后,我突然发现竟然有个包凸出来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隐隐作痛,仿佛告诉我“来者不善,快去医院看一下了”。果不其然,这是一个8厘米的大肉瘤,当时的医生怀疑是 “善良”的脂肪瘤,但“瘤大不中留”,必须要切除。
因为社保在海口,家人在海口,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回去做手术经济实惠。处理完工作上的事情,回到海口已是半个月后了,肉瘤像吃了添加剂一样继续长大,咯得我心塞。到4月10日,我做手术的那天——它已经12厘米长了。后来病理结果出来了,是滑膜肉瘤。我搜索到的资料及医生给我的信息是一样的——这是恶性肿瘤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而我就属于那少有的“幸运儿”,且还属于恶化成都很高的那种。当时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中,我为什么不买保险呢?以后看病可怎办?
手术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舍不得“肉瘤”,我的伤口在拆线时裂开了,而且化脓发炎,只能每天清洗伤口,竟用了3个月才愈合,我为此错过了最佳的放疗时间。今年9月份,我感觉身体异常不舒服,又去医院做磁共振,发现“老地方”又长了一粒12毫米的瘤子,这标志着刚做过手术5个月,滑膜肉瘤 “重生”了。这也太快了,我有点无法接受,恶瘤竟然不多给我些时间赚治病钱。颓废了一个星期,想过放弃,还是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走出来。
我彻底辞掉杭州的工作,回到了海口专心治病,找到了之前手术的医生,他告诉我说他们医院治不了,到省肿瘤医院可能还有机会。于是,我收拾资料来到了海南省肿瘤医院,正好遇到了刚到海南不久的骨软外科主任陈煜,他“收留”了我,并将我的手术安排到10月11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仅仅一个月,转移到腹部的肉瘤“爆肥”到3厘米,感觉我吃的所有东西都用来养它了,真真气煞我也。
好在,陈煜主任替我解了气,他先将腹部的瘤子切除,再用化疗药来继续对抗恶瘤的“子子孙孙”。而陈煜主任是我见过的最爱“有情绪”的主任,他总说看见我,就会想起他的女儿,向别人介绍我的病情,他总是泪眼婆娑,而我就拍拍他的肩膀说:“大叔,注意情绪啊。”
我与陈煜主任在病房
手术后,我让爸爸在家照顾妈妈,就开始了一个人在医院的生活。我最喜欢与别的患者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聊聊我的故事。有些只有一面之缘,有些只见过两三次,我坚信如果就是这样偶然的遇见,我是积极的,相信总能给其他患者一些力量;我是笑着,总能跟别人留下一些美好的画面。我相信社会在进步,医疗手段也越多越多,就算恶瘤不能被彻底消灭,可医生还是有办法延长生命,或者带瘤生存。
现在的我,除了打针的时间、无聊的时间,我还可找小姐妹们逛逛上邦,搓搓麻将。有人说你怎么这么乐观?每天都笑呵呵的,我反问:“要不然呢?”其实,我也审视过自己,我之所以没有像别的癌症患者那样崩溃无助,问天问地,也许与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有关,我总觉得自己活不长,所以我无比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妈妈2016年偏瘫,弟弟还小,但也开始打工。我生病后,不知道多少个夜晚,爸爸躲在角落地吸闷烟。作为女儿,我能做的也仅有让他们少担心,更不想他们看到我一蹶不振。尽管我仍不知道后续的化疗费用该如何筹集,可有什么关系,我仍会每天告诉自己——give me fight!否则,怎么对待起上天给我的这些“优待”,怎么对得起每一个爱护我、帮助我的人呢?
我爱逛街、我爱麻将、我爱生活,我爱活着所遇到的一切。
笑着活下去,邓慧颖!
生病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