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患者最早术后两天才能下床,我能这么快恢复简直是奇迹!”罗大叔和家属连连感叹。
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主刀手术的余书勇教授运用现代外科医学技术前沿的“微无创技术”,为罗大叔成功实施了“腹腔镜‘单孔加一’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余书勇教授是该院副院长兼胃肠一科和肿瘤微创综合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专注胃肠及甲状腺肿瘤规范化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微创胃肠外科手术。余教授介绍,单孔加一孔手术,是在传统五孔腹腔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仅在肚脐上方开2-3厘米小孔,通过把引流管口当做辅助操作孔来共同完成腔镜下手术操作。该术式能以更小的创伤利于术后更快恢复,让患者更大受益。
相对于单孔腹腔镜手术,该术式并没有增加创伤(加一操作孔用来留置引流管),反而降低了操作的不便性及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上更加实用。但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加一孔手术在减少创伤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手术难度,对医生的手术经验和腔镜操作水平的要求更高。在病人适应症的选择上范围更窄、要求更多。
那么选择单孔加一孔手术的手术指征有哪些呢?余书勇教授建议:
1、肿瘤不宜过大,建议在5厘米内。肿瘤标本切除后将经由肚脐上方切口取出,如果肿瘤太大,微创的优势难以体现。
2、肿瘤分期尽量偏早,建议T2期以前。肿瘤分期越早,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腔镜操作相对简单,如手术难度太大,延长手术时间,反而增加手术风险。
罗大叔术后第一天下床走动
“因为腹部打孔位置在肚脐上方,对肌肉损伤极小,所以患者术后疼痛会很轻,下地活动会更早。”余教授说,“微无创技术”的开展,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还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促进胃肠蠕动及功能恢复、血液循环及切口愈合,预防术后血栓形成,避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海南省肿瘤医院胃肠一科和肿瘤微创综合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并推广腹腔镜单孔加一孔手术,这一先进技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微创手术再上新台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