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人体的“健康卫士”,受到环境污染、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干扰,变成了形态各异的“恐怖分子”,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它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恶性淋巴瘤”。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经从单纯的放、化疗模式进入生物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时代。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逐渐提高。
王女士家住陵水,患有非霍金性B细胞淋巴瘤12年,疾病导致颈部、胸腔等多处淋巴结肿大,经过化疗病情一度好转,但此后多次复发。半年前,王女士病情加重,出现严重贫血、乏力、消瘦等症状,伴有消化道、脑出血风险,医生告诉她原有的化疗方案已不再适用,目前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
一个月前,心灰意冷的王女士听闻海南新建了一个肿瘤专科医院,抱着忐忑的心情,王女士来到了海南省肿瘤医院。血液淋巴瘤科田浴阳副主任仔细分析病情后,凭借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个体化靶向治疗。
田副主任介绍,靶向治疗就像一颗颗精确发射的导弹,能准确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的细胞,精准歼灭肿瘤细胞,不伤及正常细胞,对于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较好。
通过注射利妥昔单抗(靶向药物),王女士贫血、乏力、消瘦的症状得到改善,肿大的淋巴结逐渐缩小。田副主任查房时,王女士激动地说:“我现在精气神好多了,谢谢你们,真的非常感谢!”
目前,王女士继续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接受靶向治疗。
田浴阳副主任与患者愉快地交流
据了解,淋巴瘤拥有上百种不同病理类型,每一种病理类型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在我国,靶向治疗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既往统计数据,来判断是否用药,用什么靶向药,剂量多少,对于医生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田浴阳副主任从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研究工作十余年,擅长运用多种手段治疗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在肿瘤免疫治疗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应用新技术“微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造血功能紊乱、恶性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以及“新型免疫细胞MTCA-CTL”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田浴阳副主任表示“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发展较快,当出现颈部、腋窝等处无痛性肿块,或是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烧,并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立即到淋巴瘤专科或者血液肿瘤专科检查,通过规范化治疗,淋巴瘤患者将提高长期生存及治愈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