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形式多样 精准医学异军突起
谈到肿瘤的治疗方式,通俗的说,内科主要以化疗、靶向药物、免疫、内分泌及中药等药物治疗为主,对中晚期手术困难的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术前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手段,为难以切除的肿瘤创造机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比如发病率位居女性第一的乳腺癌,即使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根治的人群后期仍然需要术后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肿瘤外科和放疗都是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对于某些早期发现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达到治愈。当今肿瘤的治疗不再是某一个科室的单兵作战,而是多学科之间的共同协作;不是所有患者一刀切的手术、放疗、化疗,而是要选择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性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准确的分期,采用精准化、目标化、靶标化的个性治疗。近年来相继出现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等众多新方法,以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等联合式治疗,使癌症生存率明显提高。
魏志霞主任做客海口综合广播
通常一位新发现的肿瘤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确诊和分期。如果是早期病变,肿瘤往往被一个完整的包膜包裹,肿瘤组织虽占据了周围脏器的空间,但并没有侵入周围脏器,这时手术切除效果不错,甚至可以达到治愈。
如果是中期或者中晚期,肿瘤对局部脏器有侵犯,手术无法完整切除病变组织,此时就需要借助内科的治疗方式。比如肠癌导致的肠梗阻,姑息性手术治疗之后还需要应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细胞治疗、中医中药等方式,杀灭肿瘤细胞,提高人体机能。
靶向治疗副作用小但并不适用所有人
化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抑制细胞分裂和生长,但由于化疗不能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症细胞,常常会把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当做肿瘤细胞进行打击杀灭,从而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掉头发、白细胞减低等等。正是由于化疗的严重副作用,催生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的特色在于主要打击那些癌症细胞特有的靶点,肿瘤基因突变产生的特殊蛋白在细胞组织中有高表达,靶向药物进入人体后就会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人体正常细胞没有这些靶点,因此对人体的副作用较轻。但现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靶向治疗的应用仅限于晚期肿瘤患者,比如发生全身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这个时候靶向治疗和化疗都可以选择,但是否适用靶向治疗还得参考两个因素,一是病人耐受度,二是疗效和副作用。
不做基因检测的靶向治疗就是耍流氓
肿瘤疾病的治疗价格不菲,但钱如果用不到刀刃上更是巨大的浪费。在海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患者在靶向治疗之前,医生都会对病人进行严格的靶标监测,首先对病人的体能状态、脏器功能状态和耐药性进行评估,其次对患者经过靶向治疗或者化疗之后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进行全面评估、预估。很多病人和家属只关注疗效,而忽略了副作用,其实疗效和副作用同等重要,因为肿瘤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精准医学的进步,特别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获批上市,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治疗选择多样化,高质量的延长寿命也不再是梦。但靶向治疗之前做好基因检测意义重大,基因检测就像是GPS导航,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路径。也能让患者经济、快速地获得临床效果。
很多肿瘤患者,尤其是到了晚期,就有“这种不行我就再换一种”的用药心态,其实他们忽略了重要一点,如果该药物没有治疗效果,不仅耽误了有效治疗时间,而且还要承担药物的副反应,这个副作用致使你的身体状态下降,将严重影响后续治疗。魏志霞主任提醒:选择靶向治疗之前建议要做突变基因监测,选择有效的治疗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