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幽门螺杆菌,治还是不治?怎么治?有答案了

发布日期:2018-09-06 点击数: 5289 次

要问有多少人检出“幽门螺杆菌” 我想不举手的没几个 中国可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大军 小编“吹气”检测值是——96! (超过50就中招)

吃了常用的“三联用药”

也就不了了之

面对一堆的药丸及胶囊

这感觉不想重复……

事实上,有报道说——

感染者并不都需要抗生素治疗

而且浩浩荡荡的感染人群全用抗生素

不仅没必要

还会产生药物不良后果

我怎么现在才知道!

那么问题来了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治还是不治?

海肿病理科副主任许仙花表示:

“幽门螺杆菌”分泌毒素损坏人体细胞

引起炎症、溃疡及肿瘤等

事实证明并非“菌菌”如此啊

一种“菌菌”能分泌较强毒素

被称为I型,专干坏事

与胃十二指肠溃疡、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一种“菌菌”不产生毒素

被称为II型

感染后一般只会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

SO,咱不能一棍子打死

有专家就建议——

既然吃药也有风险

还是把药用在“刀刃”上

尽力消杀坏“菌菌”就可以了 

可这些微生物们

又不像人类,有鼻子有眼有脸好区分

我们怎知道你感染的是哪一类呢?

病理科有荧光PCR啊

经胃镜检查取样

通过荧光PCR(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能轻易地辨出“菌菌”类型

并指导医生准确用药

微信图片_20180906093709.jpg

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治疗“幽门螺杆菌”

目前常采用标准三联疗法

暨由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成的三联用药

(PPI指质子泵抑制剂的简称,用于抑制胃酸分泌,主要临床上治疗胃溃疡,胃炎)

可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检出“菌菌”感染者PPI代谢情况

如果是强代谢型

那么医生可加大PPI剂量

如果是弱代谢型

那么医生可减少剂量

如果是中间代谢型那么正常剂量即可

微信图片_20180906093730.jpg

关键是,关键是,关键是——

还能检测出感染者的耐药情况

假设你已经对阿莫西林耐药了

但对甲硝唑敏感

那么医生就可避开阿莫西林

直接开你敏感的药就好

这是有研究样本的——

台湾的多中心研究发现

根据检测结果

指导“菌菌”感染者用药

根治性治疗率均超过90%

微信图片_20180906093741.jpg

如此一次性根除率大大提高

就不会像很多人

花了钱吃了药

还杀不死致癌I型“菌菌”

或者小“菌菌们”反反复复

走了又来

影响了你的好心情

这让小编想起

《延禧攻略》中的魏姐

用“枇杷新叶有毒老叶无毒”的

“无稽”理论

揭露贵妃害人伎俩

同理,

我们也要多知道点科普

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啊

咨询电话

海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36391838

微信咨询

微信图片_201809060938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