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初,长期吸烟患有慢阻肺的姚先生因肺炎在儋州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数日,然而病情越发严重,开始出现重度气喘、身体浮肿和意识模糊等症状。3月23日,家人将姚先生紧急转入海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该科主任鲁金胜介绍,姚先生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重度肺部感染,多器官衰竭,其心衰指标超出正常值近100倍,在当今文献资料里也没有发现过该指标如此之高的病例。
幸运的是,海南省肿瘤医院去年投入3亿元购买的进口医疗设备陆续投入使用,该院重症医学科接收了首批国际先进的床旁超声设备。鲁金胜马上将新设备推至姚先生床边,用超声探头监测姚先生的心功能情况,动态化调整用药方案。
这种将超声直接部署到床旁的监测技术就是重症医学的新兴技术——重症超声。鲁金胜介绍,心衰的治疗一般就是让患者服用“强心利尿护血管”的药物,但是根据不同病情用什么药多少剂量,用药效果如何,过去只能反复抽血等待化验结果。但是,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单一图像发展出一系列定量技术,例如每分钟心脏搏动排血量、心脏的阻力指数等。这些新技术的涌现让超声可以独当一面,取代需要凭借经验的听诊器和有创耗时的血液检测为医生提供快速可直接对比的数据。在这项新技术的帮助下,姚先生心衰指标在5天内大幅下降,到出院时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
时间就是生命,鲁金胜强调,重症超声不同以往超声的检查,设备隶属于超声科,需要请超声科医生将设备推上病房,这样会耽误病情诊断和抢救时机。现在,重症超声技术将超声设备直接配属在床旁,像听诊器一样直接由重症医学科医生操作,在宝贵的抢救时间里迅速在超声上“看见”关键信息,马上做出治疗决策。作为医生的“眼睛”,重症超声不仅应用于心衰,诸如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和肾损害等病因复杂的重症疾病的诊断,还能发现传统体液检查所隐匿的病情变化。此时的超声已不仅只是一种检查技术,而是作为重症医学快速诊断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庞大交响乐团里的新乐器,并带领整个乐团奏响新的乐章。
B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