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 32.4万例,死亡病例为30.1万例,分别占全球食管癌发病与死亡的53.70%和55.35%。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我国食管癌现状的有效手段。
那么怎么预防呢?
在我国食管癌是跟进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肿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趁热吃”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篇报告首次显示: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引发食道癌或者喉癌,属于2A类致癌物(意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随后,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每天喝超过700毫升(约2大杯)水温超过60℃的热水会使得患食道癌的风险增加90%。近期,中国科学院李志远团队在一项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的研究中,首次揭示了热应激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机制,并提出了热激活温度为54°C。54°C低于普通人群中的膳食温度,也低于国际癌症研究署建议的高温饮食风险温度(65℃)。这一研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喝热水”引发食管癌的分子机制阐述明白了,体外热刺激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促血管生成等恶性细胞行为明显增强了;而体内热刺激则显著促进了裸鼠皮下成瘤和尾静脉注射的肿瘤转移。这是由于能够激活TRPV2通道的温度(54°C)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进行短暂而频繁的刺激。这项研究也再次提醒我们,“喝热水”“吃热饭”虽然有益健康,但温度仍要慎之又慎,食前“吹一吹”,莫要操之过急而伤害自己的食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