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走投无路的王女士慕名找到海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并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9月中旬,在接受介入治疗四个月后,王女士回到医院复查,影像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其子宫体积已缩小了一半,大子宫、经期长、出血多、痛感强等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
牛惠敏主任(右三)及医护团队看望患者
痛经昏厥 原是子宫腺肌病作怪
“生不如死”的痛经经历,王女士忍受多年,每当经期临近,她便感到不安和恐惧。
“每次来例假,腹部像是被刀割一样,从月经还没开始直至结束,每天都在疼痛中度过,有几次痛到昏厥,浑身都被汗湿。”王女士说,她以为自己只是比普通女性痛经要严重一些,可没曾想到,这样的症状却愈演愈烈。
手脚冰凉,夏天都得穿袜子;经期延长,出血量大到贫血;小腹隆起,如同怀有5个月身孕……身体的异常表现让王女士慌了神。前往其他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医生建议其切除子宫。
虽然已经生过孩子,但一听到要切除子宫,王女士仍无法接受,她想再试试,希望能把子宫保住。
为保子宫苦寻医 介入治疗圆女子心愿
让王女士失望的是,辗转多家医院,医生们的建议如出一辙。“因为我的病情严重,病灶是成片地生长,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问我,你有孩子吗,我一听就明白,又是建议做切除手术。”
保宫心愿屡次受阻,王女士却没有放弃,在多方打听之下,她终于找到了海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
牛惠敏介绍,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即子宫内膜长错了位置,跑到了子宫肌层里,在子宫肌层内弥漫性生长,使子宫壁增厚,子宫增大,同时影响到子宫肌壁的收缩,子宫肌层同样出现内膜周期性增生、出血,从而引起一系列异常症状。
据介绍,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不一,相当部分患者月经期间会出现严重的出血和疼痛。
“牛主任,除了切除子宫外,还有没有办法可以治疗我的病情?”备受煎熬的王女士着急不已。
经检查,牛惠敏在了解患者病情及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其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牛惠敏仅在患者腿根部开一个小米粒大的小口,经患者股动脉刺入微导管并进行子宫动脉造影,造影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及分支后,再将微导管送入子宫动脉,缓慢注入栓塞剂,闭塞异位子宫内膜的供血血管。
牛惠敏介绍,子宫肌腺病是富血管性疾病,病灶的生长需要血液的供应和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它生长因子的刺激,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子宫动脉栓塞后,长错位置的内膜因缺血坏死,出血停止,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而病灶在经期不再出血。随着内膜组织的吸收,子宫恢复正常的大小、结构,有效缓解痛经而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栓塞术是微创治疗,对正常子宫和卵巢的影响较小。术后24小时王女士即可下床活动,3天后出院。
在后期随访中,曾经受痛经折磨的王女士终于喜笑颜开,“情况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肚子不疼不胀,以前至少持续半个多月的经期,现在4、5天就结束了,简直不敢相信。”
专家提醒:这几类症状需警惕子宫腺肌病
据悉,类似王女士这样的治疗方式,在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已经开展多例,均达到了症状缓解或消除、保留子宫的目的。
“根治性手术可解除患者病痛,但需切除子宫甚至卵巢,丧失生育功能,术后激素水平下降,甚至出现卵巢功能早衰现象。”牛惠敏介绍,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保留子宫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还能避免患者脏器的缺失,使患者在术后心理得到更好的康复。
牛惠敏是我国较早开展妇科疾病介入治疗的专家,80年代就致力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栓塞治疗,以及各种恶性妇科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从医30多年,经他实施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逾4000例。牛惠敏提醒,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在年轻未生育女性中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子宫腺肌病患者有一部分会导致不孕,因此,一旦发现还应早日治疗。”牛惠敏提醒,当女性出现严重痛经、月经失调、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时,要警惕子宫腺肌病。
他表示,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谨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若年龄较大,在不打算再生育的情况下,切除子宫是一种彻底的根治治疗手段;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采取微创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增加妊娠机会。
文/庄晓珊 图/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