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远离癌症 从早癌筛查开始

发布日期:2020-04-26 点击数: 7755 次

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上午,以“癌症防治,共同行动”为主题的海南省“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省肿瘤医院正式启动。“百名专家肿瘤防治大型义诊”同时在现场和线上举行。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防癌意识逐年提高,越来越多肿瘤患者得以通过体检和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国的恶性肿瘤生存率比十年前提高了10%左右。

“‘一早防百癌’是目前世界肿瘤防治领域的共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肿瘤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余书勇说。

三级防治网络遍布全省

余书勇介绍,近年来,我省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是我省高发的五大肿瘤疾病,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62.23%。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肿瘤防治工作,大力推动并落实《海南省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逐步建立起三级肿瘤防治体系,使海南肿瘤防治工作跨上新台阶。

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成立4年多来,依托海南省肿瘤医院,组织肿瘤专家走基层,进社区,开展肿瘤科普知识宣传、健康教育、义诊活动,开展肿瘤筛查和防治,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肿瘤知识培训和技术帮扶。同时,还通过遍布全省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建立全省肿瘤疾病数据库,尽可能使全省的肿瘤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筛查”是唯一特效药

今年49岁的海口市民吴女士怎么也没想到,无意间进行的一次免费城市早癌筛查,帮她“揪出”了中期直肠腺癌。去年12月,她到社区参加筛查,现场初筛属高危人群,筛查社区医生建议她到海南省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经胃肠镜检查发现吴女士有直肠肿物、结肠息肉、内痔,直肠肿物经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

今年1月13日,吴女士接受手术治疗,3月9日开始化疗。据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邓晓云介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目前身体恢复良好。回想起此次的经历,吴女士感慨万分。“我是幸运的,因为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是这次筛查,及时发现癌症和进行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吴女士说道。

余书勇介绍,目前,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癌症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期筛查,早期发现。

“早诊早治,不仅病人痛苦小,经济花费少,而且病人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与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余书勇说,筛查发现早期癌,内镜下可将有病变的黏膜切除,或者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90%-100%;10年生存率达75%。

健康体检不等于早癌筛查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早癌筛查存在一些误区。

“普通体检并不等同于防癌筛查。”余书勇介绍,普通体检是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掌握人体的一般状况,可以早期发现一些常见的慢性病。而癌症的筛查往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来选择,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40岁以上的女性则注重选择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抽烟的人群也应该每年做胸部低剂量的螺旋CT。所以需“有针对性查癌”,健康体检与筛查肿瘤的体检所包括的项目不一样。

余书勇称,90%的癌症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必须依靠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筛查手段来发现。目前,在很多体检中心都有防癌体检,就是以发现癌症为目的的检查。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需针对性检查。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为例,胃癌筛查方法有胃部X光、胃镜、胃蛋白酶原检查与幽门杆菌抗体检查。建议首先做胃部X光检查,如果发现“疑似病变部位”和“恶性可能程度”则应该继续选择胃镜、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检查。这就是说,即便在早癌筛查中发现异常,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是癌症,因此,一定要接受之后的更为高级、精密的检查来确诊。

微信图片_20200426082301.jpg

微信图片_20200426082305.jpg

微信图片_20200426082308.jpg

第26届肿瘤防治宣传周大型义诊活动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