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孚教授为其实施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不仅有效根治了直肠癌,还成功保留了排泄功能,避免了终身挂“袋”的尴尬。
便血查出低位直肠癌 妙龄女子将与“粪袋”为伴
张小姐持续一年出现便血症状,今年3月初,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直肠距肛门大约5cm处,有一个3cm左右大小的肿物,最终确诊为低位直肠癌。
由于肿瘤接近肛门,为保证患者安全,常规根治性手术,必须连肛门一起切掉,然后在患者腹部,重新造一个“人工肛门”进行排泄。因为这种排泄,不像正常排便一样可以自控,因此患者必须在腰间挂一个装排泄物的特制袋子。这样一来,患者今后就只能终生与“粪袋”为伴。
对于年长患者,或许还能接受。但张小姐年轻、爱美、爱干净,未婚的她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
“女儿年纪轻轻,就要挂个‘粪袋’过一生,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能接受。”张小姐的父母,爱女心切,带着女儿四处求医。
专家医技精湛 保肛愿望实现
皇天不负苦心人。张小姐父母经打听慕名来到海南,找邵永孚教授救治。
邵永孚检查后发现,张小姐直肠肿瘤距肛门仅5cm,由于病灶处于小骨盆腔内,毗邻多个重要脏器,肿瘤的分离、切割难度极大,是公认的保肛手术“禁区”。
“特别是低位肠段手术缝合非常困难,术后肠道内病菌、粪便极易造成缝合口感染,甚至导致缝合处泄漏,从而引发腹膜炎,危及患者生命。”邵教授介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最大难度就是直肠的分离和‘吻合’技术。”
邵永孚是我国知名腹部肿瘤外科专家,他独创的“空肠四点法吻合术”,大幅改进了胰腺手术效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虽然二者不同,但手术缝合技艺有共同之处,他依此成功实施了数千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经验十分丰富。
在我国,为了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缝合口漏风险,一般都会在患者腹部做一个预防性造瘘,即预留一个排泄出口,待手术切口吻合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重新缝合预留的造瘘口。但邵永孚技艺精湛,几乎都是一次性完成根治手术,不做预防性造瘘,既降低了患者的手术费用,又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创伤。
经过精心的术前评估,邵永孚教授精准地分离并切除了肿瘤,完美地进行了缝合,并为张小姐完好保留了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以保证术后的正常排便的控制。快速病理检查证实,病灶切除完整,上下切缘无肿瘤残留,手术获初步成功。
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泄漏,张小姐排便功能恢复如常,已痊愈出院。
邵永孚教授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防患直肠癌 定期筛查是关键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饮食、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有密切关系。其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性改变、便意频繁、肛门下坠、排便不尽感,常伴有血便、粘液血便、腹痛、贫血、腹部肿块等。”邵永孚教授呼吁,有结直肠癌家族遗传史,或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就医,明确病因。此外,45岁以上人群要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防患未然。
据悉,省肿瘤医院拥有目前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内镜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全面、舒适的胃肠镜检查,极大提高胃肠疾病的诊断效率。
此外,去年起,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落户海口,符合条件的人群,可免费到该院进行结直肠癌等筛查。
文图/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