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最近2年,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飞速的发展,在进展期肝癌的治疗上,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有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为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带来曙光。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目前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类,如索拉菲尼,瑞格菲尼,阿帕替尼,贝伐珠单抗等。
去年的诺贝尔奖给了肿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D1。
程序性死亡及其配体(PD-1/ PD-L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进展期肝癌中PD-1/ PD-L1免疫疗法安全有效。目前已经有近10种类似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研究的新方向,也是临床上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4种手段。
医生简介
李铎 海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瘤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博士、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后,曾在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外科进修学习;2004-2010年在佛吉尼亚大学外科工作,从事微创外科。有超过8千例手术经验。专长肝胆胰肿瘤治疗。(联系方式:13627558300)
二、乳腺增生会癌变吗?
女性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增生,腺体得以发育拥有第二性征,并在哺乳期完成母亲的使命。增生是激素刺激腺体后腺体的状态,是女性的特殊状态,正如女性来大姨妈会出血,但这种出血并不是“病变”,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临床上95%的小叶增生是单纯增生状态,表现为乳腺满涨感,敏感疼痛,是不会癌变的。随着年龄到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乳腺组织萎缩退化,增生导致的疼痛等表象也会好转。乳腺增生中,病理上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是可能发生癌变的,但也是病理学上证实后才能鉴别普通的小叶增生“状态”和病理学上的不典型增生“病变”,也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进展成乳腺癌,所以不需要过分担心,定期体检,健身,保持良好心态可以远离乳腺癌。
医生简介
刘侠 海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负责人,乳腺肿瘤学硕士研究生。海南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赫赛汀、帕捷特、爱博新慈善赠药项目注册医师。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乳腺恶性肿瘤治疗全程化管理。(联系方式:0898-36392509)
三、“手术+术中放疗”治疗脑恶性肿瘤
常见的脑恶性肿瘤包括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具有增殖速度快、易复发等特点,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无法取得良好的疗效。
外科医生即使切除到肉眼干净或病理学干净的情况下,仍有90%可能出现肿瘤原位复发,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对于肿瘤细胞可给予“核弹剂量”—越多越好,尽可能避免照射正常组织及器官—越少越好。
术中放疗(IORT)是一种在手术过程当中,给予局部一定剂量的放射治疗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减少复发以及增加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精确放疗, 避免脱靶,最大的照射剂量到达肿瘤组织,保护正常组织;尽早启动放疗,减少肿瘤细胞在等待外放疗或外放疗进行过程中的扩增:对肿瘤细胞及瘤床的影响:大剂量对杀伤肿瘤细胞更有效,血管的损伤效应,改变瘤床微环境。
美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有多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已开展了多例术中放疗。
医生简介
李长宇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六年,其间攻读博士学位,积累了丰富的神经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经验。在颅内肿瘤、椎管肿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微创手术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对脑积水及脑出血、颅脑损伤诊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参编神经外科专著2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黑龙江省厅课题3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多项。
四、骨肿瘤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以前不常见,但是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骨肿瘤与其他部位肿瘤不同,好发于青少年,种类繁多,许多患者以及医师不了解,以致误诊误治比较多。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也有部分为良恶性之间。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以前认为预后不佳,致残以及死亡率高,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但是最近二三十年随着诊断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骨肿瘤不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一般来说,骨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骨或关节的疼痛(包括脊椎的疼痛),骨性肿块,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及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病理检查主要包括:冰冻切片、常规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等。
为了早期诊断,我们认为临床症状很关键。没有任何不适,一般人不会轻易去医院就诊。一旦有上述一些症状,建议还是尽早到医院就诊,不要盲目给自己擅自作出诊断,比如有些患者出现某个部位疼痛不适,就认为自己劳累引起滑膜炎,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另外还有一些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早期并无任何症状,特别是好多小儿,都是因为意外碰伤某个部位,摄片意外发现肿瘤。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四肢某个部位外伤后建议常规摄片检查。
其实在去医院就诊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是骨肿瘤还是非骨肿瘤性病变;
②是良性骨肿瘤还是恶性骨肿瘤;
③是原发性骨肿瘤还是转移性骨肿瘤。
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治疗选择最佳方案。诊断清楚以后,也不要过于担心治疗问题,特别是如果能早期发现,良性骨肿瘤治疗相对简单,通常单纯通过手术治疗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恶性骨肿瘤来说,其基本的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保”,即:保命、保肢、保功能。以前需要截肢的很多四肢恶性骨肿瘤,随着近年来诊断以及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大部分都可采取刮除、切除术、或瘤段切除+重建术等先进方法保全肢体。而且目前有很好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使很多肿瘤治疗效果较以前大大提高。
总之,一旦被确诊为骨肿瘤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了解必要的日常保健和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建议患者和家属能和这方面的专家保持联系,定期咨询以便得到最好的健康呵护。
贺斌 骨软外科住院医师,大连医科大学骨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七年制本硕连读。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完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柱畸形,骨质疏松、四肢外伤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有着丰富的骨科疾病临床经验。(联系方式:17352462165)
五、为什么你总是戒烟失败?
有人认为吸烟是一种个人不良习惯,把这个坏习惯戒掉就好,其实不然,吸烟上瘾又称烟草依赖,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在国际著名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建议将烟草依赖定义为致死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扩大控烟范围。烟草依赖的罪魁祸首是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对昆虫有神经毒性的物质,可以保护烟草免受昆虫啮食,也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后可使人产生欣快感。尼古丁的成瘾性仅次于海洛因,远高于大麻和酒精,对心脑血管产生极大危害。吸烟者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后,会出现包括失眠、坐立不安、抑郁、容易生气、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增加等反常表现,称为戒断状态,一般持续1个月左右,极易导致复吸。戒烟需要药物、心理和行为相结合,有意戒烟者建议去戒烟门诊接受专业治疗。
医生简介
程全 胸外科住院医师,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连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规培三年。
六、肠道健康早知道
胃肠道疾病最大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近年来,据统计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及地区,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呢?首先从饮食习惯开始,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都是不健康的,而这些往往都是美味可口令人垂涎的食物,频繁食用会增加肠癌的发病率,建议大家减少这些食物摄入;其次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适量锻炼或参加户外运动,保持我们良好的体格条件;最后呢,当然是要定期体检啦,必要时行胃肠镜检查;记住哦,肠癌早期症状往往都是大便性质、形状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果有这些改变要及时就诊哦。
医生简介
陈洁铠 七楼护理单元护士,毕业于海南医学院,在海南省肿瘤医院七楼结直肠瘤科及头颈外科临床工作近两年,现担任科室秘书职位。(联系方式:188895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