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例骨转移癌术中放疗成功实施

发布日期:2019年9月4日 点击数: 2100 次

9月4日,笔者从海南省肿瘤医院获悉,该院成功实施全省首例“骨转移癌术中放射治疗”。目前,患者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恢复良好。

69岁的张阿姨来自海南陵水,两个多月前因左小腿剧烈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胫骨长了肿物,于是到海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外科就诊。

该科主任陈煜教授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肺癌骨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胫骨骨质破坏严重,当前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腿剧烈疼痛。骨转移癌手术复杂,创伤大,切除难度高,复发率高。

对于张阿姨来说,幸运的是今年陈煜教授与放疗科冉浩男医师远赴奥地利,专门研习国际最前沿的骨转移癌手术结合术中放疗技术。结合张阿姨的病情,经过科内讨论以及与放疗科冉浩男医师充分沟通会诊后,为争取在尽量小的手术创伤下最大可能缓解疼痛,切除肿瘤,避免出现病理性骨折,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为“肿瘤切除+术中放疗+骨水泥填充术”。

陈煜教授介绍,由于患者胫骨骨质破坏极其严重,术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病理性骨折,且肿瘤侵袭性生长,与周围神经、血管等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此外,胫骨外周软组织覆盖薄弱,血供较差,加剧了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

为了尽快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陈煜及团队医护顶住压力,在麻醉科医生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实施了手术,基本局部彻底切除肿瘤,且无神经血管损伤。

手术切除肿瘤后,接下来就是术中放疗。术中放疗组组长冉浩男医师结合患者状态以及手术范围,充分考虑了周围组织器官,并且反复和手术医师分析后,对瘤床和易复发部位进行放射治疗。目前,张阿姨恢复良好,疼痛缓解,未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冉浩男医师介绍,术中放疗融合“外科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跨学科优势,即在术中对切除后的瘤床和易复发部位进行单次大剂量精准放射,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及器官,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效减少手术后放疗的时间,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整体治疗费用。

据悉,此次开展的术中放疗技术应用了从德国进口的先进INTRABEAM放射外科手术设备,这是海南省目前唯一一台术中放疗系统。截止到目前,海南省肿瘤医院已成功开展80余例术中放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胸腹腔、盆腔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的保乳术、胰腺癌、肝癌等,而在骨与软组织肉瘤领域,全国都鲜有开展。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全国开展骨转移癌术中放疗提供了第一手研究资料,也为骨转移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微信图片_20190905093829.jpg

术中放疗

微信图片_20190905093833.jpg

陈煜教授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陈煜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机体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临床发生率仅次于肝转移和肺转移居第三位,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的中老年患者。骨转移癌可发生于躯干骨、四肢骨等,骨转移瘤患者近半数病人在临床上可出现症状,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进行性骨痛、功能障碍、骨折、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

骨转移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可通过手术治疗进行局部的瘤段切除或肿瘤刮除,并术中放疗或内固定,如脊柱出现骨转移癌时,可通过椎体成形术增强脊柱强度。

本例病人进行手术+术中放疗治疗,缓解骨痛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结合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905093851.jpg

点评专家 冉浩男

骨转移瘤是骨组织以外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主要以骨破坏和疼痛为主。局部病灶有压迫症状,手术、放疗可以改善症状,但疗效较差。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先后开展骨肿瘤术中放疗技术。术中放疗对于骨恶性肿瘤所导致的骨痛,有效率在80%以上。同时,亦可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抑制骨组织破坏。针对于椎体转移导致的瘫痪患者,配合手术可以重新站立。

微信图片_201909050939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