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口市的邝女士,最近两个月来,上腹部反复疼痛,日前在海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胃角”恶性肿瘤。该院胃食管瘤科主任、胃食管肿瘤专家涂瑞沙介绍,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至关重要的技术。清扫干净与否,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清扫得越干净,胃癌复发风险越小。而邝女士的病情比较特殊,影像检查发现其胃部区域淋巴结体积细小、非常分散。如何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将隐藏在脂肪和人体组织结构间隙中的淋巴结“一网打尽”?该院副院长、胃肠专家余书勇教授和涂瑞沙团队在该院肝胆胰二科年轻医生蔡耀庆的协助下,决定采用由蔡耀庆研究设计的纳米炭“分区示踪法”注射技术,由余教授和涂瑞沙团队联合为邝女士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余书勇教授(右3)、涂瑞沙主任(右2)、蔡耀庆医生(右4)了解邝女士术后恢复情况
纳米炭是一种医用“示踪剂”,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只会进入淋巴管路,对淋巴组织产生染色“反应”,常用于胃部肿瘤切除手术时帮助手术医生显示和区分淋巴组织。国际常规办法均采用胃肿瘤周边4点注射法,该注射法显示范围小,效果差。蔡耀庆医生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反复实验后,依据“纳米炭”特性,在胃部4个主淋巴管道“入口”,采用“分区示踪法”注射技术,让纳米炭沿着淋巴液管路流动,使整个胃部的淋巴组织“无处遁形”。
术中,纳米炭注入邝女士手术部位后,一条条黑色的管线迅速将整个胃部区域的淋巴结逐渐染成了黑色,像葡萄一样串连起来,连不足芝麻大的淋巴组织都清晰可见,使得邝女士的胃癌根治手术异常顺利。
余书勇教授(右1)涂瑞沙主任(右2)、蔡耀庆医生(右3)了解蔡女士术后恢复情况,并叮嘱注意事项
经专业医疗数据库检索和行内咨询,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分区示踪法”注射新技术实施的胃部根治手术,在国际上也未检索到使用先例。该项技术的成功突破,使胃部淋巴结染色显示率由原来的35%左右提高到70%以上,极大改变了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风险。同时,对胃癌分期的病理检测更加准确,能有效减少分期误差,极大提高胃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
邝女士术后次日即下床自主活动,目前身体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