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高居世界首位,
每年200万人新发脑卒中,
且患者日益呈年轻化趋势。
10月29日,是今年“世界卒中日”,主题是“卒中,重在预防”。为此,我们特邀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邹文辉,分享脑卒中科学防治相关知识。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脑卒中防大于治,牢记十四字口诀
邹文辉表示,脑卒中发病前期是有征兆的,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没有意识到病情,耽误了黄金救治时间。
脑卒中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4.5小时),脑组织对于缺血和缺氧非常敏感,时间超过4.5小时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死亡,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治疗效果。脑卒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邹文辉提醒,脑卒中防大于治,请牢记十四字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14字口诀,只要有其中一个症状立刻送往医院,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此外,秋冬易中风。邹文辉表示,随着秋冬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异常,血液粘稠度上升,中风意外多发。当发现身边人有脑卒中的迹象,请尽快拨打120,在等待过程中,让患者平躺,不要喝水吃东西,也不要随便喂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甚至窒息。
如何预防脑卒中?
虽然脑卒中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脑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那么我们怎么预防脑卒中呢?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其一,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其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应注意: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卒中,重在预防。邹文辉指出,首先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其次要有依从性,要定期检查、监测,消除脑卒中隐患。
专家介绍
文图/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