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我们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普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主动检测,规范诊疗消除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危害。
1、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人群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母婴、性接触和血液等途径传播。一般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共餐、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2、乙肝是怎么发展成肝癌的?
我国约有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病毒造成。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酗酒、劳累、不良情绪的长期影响下,会致使肝脏进一步受损,慢慢地发展为肝硬化,最后变成肝癌。
海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主任陈刚指出,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通过正确合理的用药、积极主动的预防是可以长期稳定在“第一”阶段,甚至临床治愈,摘掉“乙肝”的帽子,因此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定期复查、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3、如何避免乙肝成肝癌?
陈刚介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更好的预防乙肝,接种疫苗是最经济且有效的手段,疫苗能够保证人体内有足够的抗体对乙肝病毒有效,能够给身体建立防护网。同时,乙肝患者还需必须要注重定期体检,通过体检,我们才能更好的查清体内的肝脏和病毒的状态,采取积极、针对的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除此以外,还需要在生活中养好肝脏。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脂肪的摄入。
4、肝功能正常就不会得肝癌吗?
因为肝脏强大的代偿能力,人只需30%的肝脏就能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所以,当肝脏出现病变,初期的肝功能指标往往都是正常的。临床中甚至发现,有些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也是正常的。
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基础体检套餐中,对于肝脏的检查常常也只有“肝功能”一项,这就造成了有相当部分人以为只要自己的肝功能没事,肝脏就不会有事。
这是一个误区。
要了解自己的肝脏是否健康,关键查甲胎蛋白(AFP)及B超。正常人的甲胎蛋白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B超可以准确发现1厘米以上的肝脏肿物,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护肝药真的能护肝吗?
现代人的身体保健观念逐渐增强,但在缺乏对保健知识的正确了解情况下,“保健”也可能成为酿成重大疾病的重要推手。
肝癌高危人群最需要做的是根据医嘱定期检查身体,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做到科学作息、健康饮食、避免乱用药。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目前市面上的解酒、醒酒药物或饮品,能有效保护肝脏和预防酒精性肝病。而无论浓度高低,只要含有酒精,任何酒类都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生。
至于“护肝药”,其常标榜为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纯中药或纯中药制剂,实际上是药三分毒,盲目摄入中草药对肝脏造成伤害的案例也不少见,研究也已经发现,有数十种中草药在长期饮用后可导致肝脏损伤,严重者将出现肝昏迷和消化道出血,甚至是肝衰竭,所以护肝药尽量不要自行服用。
(文/吴海燕 审稿/陈刚)